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展播——i廈門:數字政府讓公共服務觸手可及

【編者按】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光明網、《中國網信》雜志聯合承辦的2024年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推選活動持續進行中,該活動旨在挖掘推選一批在運用互聯網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等方面成績突出的政務賬號、媒體賬號及黨員干部個人賬號。
與此同時,一批歷年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也在展播中。今日,展播賬號:“i廈門”微信公眾號(獲評2022年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建設指南》中明確,“要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功能”“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持續提升移動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多年來,福建省廈門市依托“i廈門”服務平臺,在公眾和政府間搭建起了通暢、高效的政務服務橋梁。
“i廈門”一站式惠民服務平臺是廈門市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務總門戶,通過匯聚、整合本市各類市民服務資源,為市民、企業提供一站式公共便民服務。其中,“i廈門”微信公眾號作為一云多端的重要端口之一,將在線辦事、信息實時觸達與互動交流融為一體,為市民和企業提供多領域在線“掌上辦”服務。
經過6年的運營,“i廈門”充分展現出了其在市民群體中的廣泛影響力。截至2024年11月,“i廈門”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已突破557.5萬,超過廈門市常住人口數。賬號累計發布推文超過1800篇,總閱讀量突破5100萬人次,推出過多篇10萬+閱讀量的精品內容。
目前,“i廈門”的服務范圍涵蓋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保服務、文體教育、就業失業等10類100余項。賬號在頁面底部設置“i服務”“i互動”“i廈門”三個模塊,方便市民根據自身需求搜索相應信息。其中“更多服務”菜單欄作為服務匯聚頁,每月點擊次數超40萬人次。

在精準把握群眾需求,持續提升服務覆蓋面的基礎上,“i廈門”還展現出“高智能、強互動”的特點。為破除傳統政務服務中“找不到”“跑斷腿”的痛點,平臺引入7×24小時智能客服,將引導式問答與智能提示相結合,幫助用戶迅速定位服務內容,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即搜即用、一鍵獲取。智能客服系統對常見問題進行分類整理,一鍵引導用戶直達服務入口。新技術、新應用,在廈門不僅是政府提升辦事效率的工具,也是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的彰顯。


依托平臺的傳播優勢,“i廈門”探索出了一條互動式社會治理的新路徑,多年來多次開展共治類、專題類、互動類運營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百萬。
從2020年開始,“i廈門”與廈門市委文明辦聯合推出文明創建“隨手拍”活動,鼓勵市民就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生態保護等問題進行反饋,并及時將這些意見和建議能夠流轉到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市民不僅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查看辦理流程,對辦理情況進行評價,還可以獲得“i豆”獎勵,兌換話費、視頻會員等獎品,形成了“群眾參與-部門落實”的高效閉環。
2020年8月,廈門市民關先生通過“隨手拍”功能反饋筼筜湖附近發現一只受傷白鷺的情況,不到半小時,工作人員便趕到現場進行處置。這一案例得到了媒體的關注,體現了平臺在社會治理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關先生表示,自己一年多來使用“隨手拍”功能反映過十幾次問題,“這讓普通市民也能為城市建設助力?!?/p>
“滿意度你說了算”。在加強公眾監督方面,“i廈門”微信公眾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平臺連續多年開展公眾評議政府活動,針對廈門市的102個市級機關單位和6個區政府進行群眾滿意度問卷調查。在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中,不僅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提升,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有效增強。


當下有為,未來可期。根據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接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8.0%。互聯網已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黨和政府察民情、連民心、集民智、解民憂的重要渠道?!癷廈門”作為先行的探索者,既是廈門市“把網上群眾路線走深走實”的成功實踐,更為全國其他地區數字化政務服務提質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可以預見,隨著技術進步和服務理念的持續更新,“i廈門”將在未來繼續書寫“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發展篇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光明網記者金凌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