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聯網+就業”新模式 “云”上資源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路

就業乃民生之本,也是“六穩”“六保”之首。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重中之重,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各地各高校積極采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在“云”上為畢業生搭建起通暢就業路。
“云招聘”讓就業道路更寬廣
河北省首場直播招聘開播現場。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 攝
一場疫情,讓各類就業雙選會、宣講會、招聘會等現場招聘活動全部暫停。如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高效、便利的就業服務?
河北省積極探索新模式,首次利用網絡直播平臺打造更具年輕化、潮流化和多元化的求職渠道——“冀”才進行時直播招聘活動,吸引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求職者的目光。直播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吸引了650萬人次觀看。參會用人單位在直播活動期間共收到有效人才簡歷17000余份,2270余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7月1日—8月31日,廣東省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云”招聘行業專場活動基礎上,面向高校畢業生群體開展以“花YOUNG深圳,職等你來”為主題的專場網絡招聘活動,目前已有2283家企業提供工作崗位54024個。招聘活動依托“互聯網+”,實現線上求職、遠程面試、“名師”心理輔導等全方位線上服務,提高雙方溝通效率,讓求職更快、更高效、更暢通。
“花YOUNG深圳,職等你來”網絡招聘活動
“云課堂”讓學生踏入求職快車道
貴州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師兄師姐說”系列活動
面對疫情給畢業生就業造成的特殊困難,貴州各高校紛紛把就業指導課程開到了“云端”,引導學生適應云招聘等新形式,精準提升求職能力。
貴州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老師們在抖音開了直播,當起了就業指導的“網紅”,受到學生的“追捧”;貴州師范學院開辦“師兄師姐說”線上分享欄目,邀請優秀畢業生分享求職、考研的成功經驗;貴州民族大學每周五定時在學生就業微信公眾號和招生就業信息網,推送職業指導系列網絡課程,助力畢業生“充電升級”……
吉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通過新增“吉大就業指導”微信服務號,完善模塊功能,定期更新就業指導資訊,引入成熟在線就業指導資源,增強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精準度、專業度,保證學生就業指導不斷線。依托直播平臺,提供學生“就業指導”線上課程40余學時,保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正常開展。
一對一就業“私教”,讓就業更加精準、高效,而線上就業創業指導平臺,實現了教學不“打烊”。特殊時期“課堂”的升級,讓就業指導既有速度又有溫度,既突出效率又保障安全。
“云服務”讓就業之路更順暢
面對畢業生存在的各種就業困惑,高校積極整合互聯網新媒體平臺,把就業服務搬到“云端”,不斷優化升級滿足畢業生的各類需求,以技術硬核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重慶大學通過采取線上提交學位審查材料、線上審核、線上送審學位論文和遠程視頻答辯等方式,有條不紊地推進研究生學位授予相關工作,為學生順利畢業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遠程網絡答辯有利于加強學術交流,既能夠節省跨地域的成本,還增加了不同城市、國家的高水平專家參與答辯討論的可能。云端答辯降低了疫情對學生畢業、深造、就業造成的影響,是特殊時期非常好的一種形式。
西南財經大學采取在線自主辦理、“線上(或函件)申請+快遞寄送”等方式,為畢業生辦理各項就業事務,努力做到高效、快捷、無接觸。引入線上求職診斷輔助系統,拓展為畢業生求職把脈的方式和途徑,舉辦線上培訓4場,參與學生1000余人次。組建校院兩級就業工作師資隊伍,采取網絡、電話等方式,開展線上職業咨詢和就業指導,為畢業生提供簡歷診斷、面試訓練、職業適應、求職壓力緩解等個性化的生涯指導和求職輔導,已累計服務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