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凝聚向善力量 網絡公益慈善發展與挑戰應對論壇成功舉辦

11月19日,由中國網信辦、民政部、中國殘聯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慈善聯合會主辦,以“數字凝聚向善力量 網絡公益文明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公益慈善發展與挑戰應對論壇在北京舉行。
論壇聚焦互聯網公益慈善行業自律與發展,倡導運用政策、法律、技術等手段推動互聯網公募平臺機制創新、安全可控,推動公益慈善事業提質增效,助推構建良好互聯網公益慈善生態,助力網絡文明建設。
會上,來自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慈善聯合會、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機構及院校的專家和代表,以及來自中國移動、騰訊、百度、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網信企業領軍人物發表了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秀軍作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秀軍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基金會對網絡公益慈善的認識和主要做法。一是要提高站位,不斷強化使命擔當,始終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積極投身于網絡強國建設與發展實踐當中;二是聚焦主業,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不斷推動建設網絡正能量內容矩陣、資助網絡安全人才和創新發展、積極推動信息化發展、全力推進網絡扶貧和鄉村振興、積極開展港澳臺和國際互聯網交流,推動網絡公益向縱深發展;三是善用網絡,用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基金會今年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了不少探索,如舉辦“中國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開展“社區數字素養教育示范項目”、舉辦“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發起了“數字鄉村聚力行動”等;四是加強合作,攜手傳遞網絡正能量,基金會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網絡公益聯盟等一系列行動在助力脫貧攻堅、打贏疫情防控戰、防汛救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劉忠祥作主旨演講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劉忠祥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是在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形勢下,人人皆可參與公益慈善,各類公益慈善資源更加精準配置使用,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化;二是網絡公益慈善透明度更高,捐助者的信任度和捐贈熱情得到提升;三是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網絡公益慈善的作用更為凸顯。與此同時,也存在因參與者背景多元、參與主體事件黏性增大及慈善無瑕的道德要求,導致一損俱損的風險增加、網上個人求助法律模糊等問題。要應對此類挑戰,一是要貫徹落實網絡文明的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要加強網絡公益慈善的法律規范,推動《慈善法》修訂完善;三是要加強行業自律和他律,引領規范行業行為。
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主任李東梅作主旨演講
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主任李東梅介紹了自己的團隊,也就是創作了“千手觀音”,別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藝術團成立于1987年,34年來在10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演出,給各地人民帶去了啟迪心靈的對話。2020年,因新冠疫情暫停演出的團隊,通過互聯網繼續向大家展示殘疾人的精神面貌,獲得一致好評。她呼吁,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可以通過中西部農村地區巡演合作、高校公益活動合作等形式,為基層群眾帶去精彩的演出,也幫助引導青少年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作主旨演講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表示,針對不同類型的網絡公益平臺,應采取不同法治形式:針對“慈善募捐信息平臺”,應區分募捐信息發布平臺和募捐服務平臺,同時應將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和激勵機制納入管理辦法;針對個人求助平臺,建議出臺相關的規制辦法,以降低愛心群眾的受騙風險;針對公益眾籌平臺,因其可能存在社會選擇機制、志愿服務機制和商業機制雙重機制,所以需要進一步清晰界定;針對志愿服務平臺,應考慮重在彰顯志愿服務精神。另外,平臺與平臺之間也應實現信息共享,實現互聯互通。
中國移動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部總經理、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沈文海作主旨演講
中國移動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部總經理、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沈文海表示,互聯網慈善給公益慈善事業帶來了三方面的巨大改變,一是激發慈善網絡效應,二是貫通慈善全組織流程,三是完善慈善管理體系。而在此大背景下,信息服務業身處互聯網前沿陣地,具備資源、平臺、人員和技術等四方面的先天優勢。下一步,中國移動將通過三方面工作,探索互聯網慈善發展路徑:一是發揮運營商綜合能力優勢,二是有效激活公益慈善資源,三是創新開展公益慈善項目。另外,中國移動進行了如“全球通藍色夢想公益計劃”和“讓愛回家”定位手環項目等互聯網慈善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作主旨演講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分享了兩個小故事,一是為騰訊會議提供技術支持的“天籟實驗室”,在技術研發人員和硬件廠商的共同努力下,人工耳蝸的聽力清晰度得以大幅提升;二是針對養老院的老人設計的“隱形護理員”系統,提供如摔倒報警,語音助手等適老功能。除了針對殘障和老弱人士,騰訊還利用技術推動稀有動物、傳統文化等的保護工作。這些故事背后有著騰訊23年來向善的基因和1.3萬名志愿者的身影。目前騰訊也在積極完成戰略升級,積極助力慈善生態健康發展。
百度公司副總裁張東晨作主旨演講
百度公司副總裁張東晨在視頻演講中,結合百度的公益實踐分享了幾點看法:一是利用平臺技術賦能網絡公益項目,目前共有379家公益機構加入了百度公益計劃,帶動超過74萬公眾捐贈,同時利用AI技術在保護瀕危物種、文物和生態方面做出了貢獻。二是利用產品推動數字和公益融合,針對老年人、青少年兒童和少數民族群體,百度通過技術彌合數字鴻溝,讓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紅利。三是利用信息互聯互通,推動文明理念傳播,百度積極響應《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的要求,依法規范有序開放公共數據資源,推動數據跨地域層級共享。
阿里巴巴集團黨委書記邵曉峰作主旨演講
阿里巴巴集團黨委書記邵曉峰在視頻演講中表示,阿里巴巴結合多年在公益方面的實踐探索,總結歸納關于公益事業的幾點要素:首先,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底色和DNA就是公益心;其次,互聯網企業要將公益思想貫穿在業務之中;再次,互聯網企業的公益要與時代同溫、與社會共聯、與國家戰略同步,要有超越自身業務范圍的公益心。今年9月份,阿里巴巴將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和共同富裕納入集團戰略,爭取在未來把企業發展更好地融入國家戰略和發展大局,與國家社會脈搏共振。
北京字節跳動副總裁李濤作主旨演講
北京字節跳動副總裁李濤在論壇上展示了來自抖音的公益類創作視頻,在這些視頻的背后,是字節跳動大量的調研,以及連接善意、共創美好的美好愿景。字節跳動秉承“公平、高效、透明”的信念,其中“公平”是指公益平臺上的每一個機構或項目都有平等的機會被看見;“高效”在于讓信息得以更加高效精準地推送給感興趣的人,“透明”則是讓用戶直接了解資金的走向和資助情況。李濤表示,希望通過字節跳動公益平臺,激發更多的善意,讓公益進入每個人的生活。
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媒體、網絡公益平臺、高校、公益基金會的多位嘉賓圍繞兩個議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圓桌對話環節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慈善家社長呂振亞,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總監俞懿峰,瑪娜數據基金會秘書長張唯,水滴公司聯合創始人、水滴籌和醫療事業群總經理胡堯5位嘉賓圍繞“網絡公益慈善生態健康有序發展”發表了以下精彩觀點:一是網絡公益慈善生態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引導、公益行業主體的引領和社會信任的構建;二是在進行技術升級創新的同時,需要注重數字化轉型的普惠化、大眾化,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三是基于中央的政策方向、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當前互聯網的基礎設置水平,中國網絡公益已進入發展的大好階段;四是商業模式和公益模式需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產生相互賦能的作用,才能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高質量地發展。
圓桌對話環節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社工實務研究中心主任、碩導周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楊立雄,愛佑慈善基金會數據技術負責人羅忠富,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圍繞“網絡公益慈善發展中的技術賦能和數據保護”議題展開討論:一是數字化轉型在有效幫助公益慈善機構提升運營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帶來隱私數據泄露的風險;二是需要堅持以服務弱勢群體的視角,來評估目前互聯網時代下的研發包容性指數,以及服務的可及性;三是互聯網幫助弱勢群體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障礙,但也增加了如“圈層”等的無形壁壘,科技的發展需要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四是要基于加強公益匹配技術和倡議行為,覆蓋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
各位嘉賓的演講及圓桌會議的討論,進一步豐富、明確了本次論壇“數字凝聚向善力量 網絡公益文明發展”的主旨精神。相信在社會組織、科研力量和互聯網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更好地發揮互聯網優勢,充分激發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動能和普惠紅利,有力有效地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