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策略探析

數字時代,網絡信息傳播快捷、數量龐大,拓寬甚至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手段。當今大學生是數字時代原住民,他們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增長學識、認知世界、拓寬人際交往、發表個人見解等等,享受著數字時代帶來的便利。與此同時,大學生社會閱歷尚淺、自控力不足、價值觀不穩定、鑒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網絡的不良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因此,立足數字時代,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網絡素養內涵
數字時代的到來,網絡不只是獲取信息的手段,更是人類活動的新空間。網絡信息的豐富、交互,網絡交往空間的拓展逐步凸顯了網絡的社會屬性。網絡素養的內涵開始從最初的 “技術維度”轉向今天的 “倫理維度”。網絡素養是一種適應數字時代的基本能力。網絡素養是個人在信息共享的網絡空間社會中的素質修養,具體來說是指個人正確認知網絡和理解網絡資源價值,合理處理網絡信息,充分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完善自我,在網絡社會活動中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力。網絡素養由網絡基本知識能力、網絡信息價值能力、網絡信息安全能力、網絡信息獲取能力、網絡信息識別能力、網絡信息評價能力、網絡信息傳播能力、網絡道德法律能力、網絡行為管理能力組成。
數字時代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價值
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數字時代,魚龍混雜、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科學人生價值觀的固化產生巨大沖擊。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正確認知網絡、準確甄別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主動避免沉溺網絡,牢牢掌握網絡使用主動權,讓網絡為我所用,最終真正實現健康成長。
助力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是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的網絡空間需要每一個網民的努力和付出。數字時代成長的大學生是與網絡“共生”的一代,是網民的重要組成。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增強大學生做好網絡文明建設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幫助大學生正確全面認知網絡、安全理性使用網絡、自覺自愿維護網絡、積極主動治理網絡,為建設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貢獻我輩之力量。
推動數字時代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數字時代,大學生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的新生力量、數字創新的主力軍、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者。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數字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能夠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揮技術發展新優勢,形成社會發展新功能,在滿足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積累數字化人才,實現高效協同以推動數字時代發展。
數字時代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策略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深化大學生網絡認知。科學的網絡認知是提升網絡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堅持學校、家庭和社會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有利于全面深化大學生網絡認知。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地方,也是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最重要的地方。因此,高校應以思想品德教育為主題,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將網絡素養的相關內容融入現階段的思政課,如高校可將我國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實施內容納入思想道德理論教育體系,并聚焦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競爭力提升目標吸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道德倫理內容。同時增強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可以利用社會熱點事件作為課程切入點,正面澄清大學生對網絡事件的誤區,探索事件內涵蓋的法律常識、道德規范,積極引導大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事件的本質和現象,提升大學生的網絡信息識別、網絡信息評價能力等。除此之外,高校應利用圖書館、宿舍等載體,不定期開展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的專題講座,滲透資源檢索利用、理解學習與網上查詢等技能,并通過高校的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公眾平臺向大學生推送網絡素養相關的知識普及,引導大學生在網絡信息空間里實現網絡認知的深化。家庭是大學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大學生終身受教的地方。大學生的用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每一位家長的網絡素養決定著整個家庭的網絡素養質量,因此,家長應主動了解網絡基本知識,與大學生展開平等對話,以身示范做合格網民,督促大學生理性上網,引導大學生明辨網絡信息對錯。同時高校借鑒良好的家庭網絡素養教育方式,指導家長有效開展大學生網絡素養家庭教育,最終形成家校共育,削弱網絡的負面影響,共同提升大學生網絡認知。社會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課堂,應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近年來,“清朗”系列專項活動進行多方面針對整治,通過要求網絡平臺自查自糾,嚴查虛假信息操作、嚴格管控公眾評論等方式推動良好網絡生態治理。高校要同網絡平臺共建共享,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同時,與熱門國產動漫進行聯名,宣傳網絡素養相關知識。社會要把握網絡輿論導向功能,發掘積極輿論,宣傳網絡素養主題相關內容,為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營造積極的社會輿論氛圍,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認知。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網絡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從理想價值屬性到現實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要求的多層次價值理念, 反映了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訴求, 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具有引領作用。信息爆炸使得大學生思想觀念復雜化、價值取向多元化、行為方式多樣化,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網絡行為,最終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網絡行為。對于大學生來說, 應該處理好網絡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網絡是為學習服務的, 而不能沉迷于網絡, 耽誤了學業。通過開展網絡素養宣講活動,發揮學生干部的影響力,加強學生干部的網絡素養的基礎知識理解,以科學的網絡認知規范自身行為;學生干部能夠發揮朋輩效應,傳遞意識形態正能量,帶動更多大學生加入宣講活動隊伍中,承擔起助力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引領大學生網絡行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文化的泛娛樂化、碎片化削弱了中華優秀文化對大學生積極的認知影響,也導致了大學生網絡行為的不當。大學生理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如通過媒體平臺推送校園人物的優秀事跡,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認知上篤信、行為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具有重要指向作用。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和網絡文明建設。政府應采用信息手段來抵制不良信息進入大眾視野,如加強自媒體平臺過濾與提醒不良信息的監督功能,當大學生在進行網絡信息搜集時,有害信息會被攔截及預警,當前已經有危機預警系統的建立,但是危險攔截力度還需要加強;加強網絡平臺空間內容的防御功能,自媒體平臺不間斷檢測識別;加強自媒體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網絡的資源,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積極監督和主動防范安全隱患,維護正常的網絡運行秩序,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網絡素養是在了解網絡基礎上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準確有效利用的能力。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為數字時代發展提供人才。因此,高校應與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深化大學生網絡認知,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正確的網絡行為,為大學生網絡素養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