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時習之|短視頻平臺能否封禁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賬號?

因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多次瀏覽、關注未成年人相關視頻并發布大量低俗評論,且被平臺多次教育整改后仍未停止違規行為,用戶鄭某某的賬號被平臺采取永久關閉賬號等封禁措施。但鄭某某認為,平臺無故封禁其賬號等行為構成違約,遂訴至法院。
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結該案,法院認定,平臺依照用戶服務協議對原告鄭某某采取封禁賬號、限制手機ID登錄等終止提供服務、永久關閉賬號的封禁措施未超出必要限度,判決駁回原告鄭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雙方均未提起上訴,目前該案判決已生效。
案情回顧
原告鄭某某注冊使用被告某短視頻公司運營的某短視頻平臺,使用期間,賬號被被告以“涉嫌違反社區公約,涉及過度關注或瀏覽未成年人相關內容的行為”為由永久封禁。鄭某某認為,自己只是喜歡觀看舞蹈視頻,并未過度瀏覽涉及未成年人的相關內容,使用涉案賬號瀏覽并點贊相關視頻屬于正常行為,而且視頻全部來自于系統推薦,被告作為平臺經營者,封禁涉案賬號及對應的手機設備登錄權限不合理。鄭某某認為,被告無故封禁涉案賬號及對應的手機設備的行為構成違約,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對原告賬戶的措施。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平臺服務協議、自律公約及平臺的安全中心中明確規定,“禁止任何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的行為和內容,包括涉及未成年人色情低俗的內容、涉及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內容、禁止傳播不良價值觀的行為,傳播軟色情、低俗或含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產生性聯想的內容,展示庸俗、媚俗、低級趣味、粗俗文化等”;“過度關注和瀏覽未成年人相關內容”包括“活躍在未成年人視頻的評論區,頻繁發布低俗色情言論,表達對孩子的喜歡但是言語挑逗”等行為。本案中,原告注冊會員時,與被告簽訂了服務協議,平臺其他功能的相關協議作為該協議的補充內容,與該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庭審查明,原告鄭某某曾在多個涉及未成年人的視頻下方發布大量含有言語挑逗、低級趣味等內容的評論以及部分含有色情意味的表情。被告經過技術識別發現原告涉案賬號為涉及“護童專項”的風險用戶,經過“護童專項”隊列人工審核后,判定原告涉案賬號存在過度關注或瀏覽未成年人相關內容的行為,違反社區自律公約,并無不當。
此外,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服務協議中約定針對違反協議或其他服務條款的行為,平臺有權獨立判斷并視情況采取限制賬號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直至終止提供服務、永久關閉賬號等措施。本案中,涉案賬號曾經三次因“存在過度關注或瀏覽未成年人相關內容的行為”違反社區規定被平臺處罰,被告多次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但是原告在涉案賬號解封后仍然繼續在涉未成年人視頻下方發布大量包含低級趣味、粗俗文化的評論,違約情形較為嚴重,被告對涉案賬號采取終止提供服務、永久關閉賬號的封禁措施未超出必要限度。同時,被告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原告更換賬號后繼續實施違規行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凈化網絡空間環境。綜上,被告對涉案賬號采取封禁措施合法合約。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以案說法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網絡空間中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不斷增多,本案充分體現了司法裁判中需要牢固樹立新時代少年司法理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將特殊、優先保護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案件辦理中,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法官提醒,保護未成年人網絡空間合法權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社會各方應共同治理網絡空間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營造更適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清朗網絡空間。(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整理)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