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到云端:“北國凌源”開啟數字鄉村新篇章

秋高氣爽,萬物漸豐。記者跟隨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團隊走進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的渤豐現代農業示范園,這里一片生機勃勃,一排排黃瓜秧苗整齊排列,百合、郁金香含苞待放,育苗棚里,工人們精心培育著這個季節的新生命;大棚內環境監測控制、農業物聯網應用等現代設施設備,為農作物提供了最佳的生長條件,使得即使在秋季,這里依然綠意盎然,呈現出別樣的迷人“豐”景。
據悉,2022年,在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聚集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信息化發展,使用互聯網平臺企業捐贈到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信息化發展專項基金善款中的2000萬元啟動數字鄉村聚力行動示范村建設公益項目。凌源市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成為入選示范村建設資助的10個項目之一。
凌源市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在專項基金的資助下,建設完善環境傳感器監測系統、溫室加溫系統、溫室降溫系統、溫室外遮陽系統、溫室補光系統、智能放風及卷簾系統、水肥藥綜合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病蟲害自動診斷系統、墑情監測系統、測土配方施肥檢測系統、數字農業平臺共計12套智能化農業生產系統。
圖為工作人員在土壤檢測化驗室用植物病害快速診斷儀對植株營養體進行檢測 記者梁天天/攝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渤豐現代農業示范園總占地231.65畝,以工廠化育苗、測土配方施肥、高新品種示范、高新技術研發推廣為經營主導,是東北地區最大最正規的種苗繁育基地、最大的測土配肥中心和遼西綠色蔬菜無土栽培生產示范基地。渤豐現代農業示范園通過數字化建設,實現了設施蔬菜全過程精準作業與管理,實現了種植生產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生態化、效益化。
圖為測土檢驗中心投入使用的高智能土壤肥料養分檢測儀 記者梁天天/攝
“我們的生活現在是忒好嘞,這都歸功于數字農業。這幾年,我家的大棚也應用了很多智能化的設備,現在只要打開手機,不到1分鐘的工夫,大棚里的各種信息就都能看到了。以前,我和丈夫兩個人都忙不過來,現在靠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種菜越來越輕松!”村民張艷華激動地表示。農業遙感、物聯網技術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徹底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農民們只需打開手機app,育苗棚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各項數據清晰可見,輕觸顯示屏就可以通過大棚里安裝的升溫系統、降溫系統、遮陽系統、補光系統等設施,進行遠程操控灌溉、施肥。除此之外,渤豐現代農業示范園有限公司使用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項目提供的測土配方施肥監測系統對土壤的檢測,進行數字智能化配方,為農民提供了更加科學的種植方法。這種方法避免了大量化肥的盲目投入,做到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轉變,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還大幅度減少了生產成本。
圖為農戶正在用手機智能控制數字化育苗種植棚內的種植環境 記者梁天天/攝
從“田間地頭”走向“市場端頭”
數字鄉村建設也創造了新的商機。在歪脖杖子村,蔬菜種植大戶喬華為了讓自己種的菜有銷路能“走出去”,她從“田間地頭”走向“市場端頭”。通過參加村里組織的電商銷售培訓,她掌握了電商銷售技巧。如今,喬華用網絡直播銷售的方式走向“市場端頭”,成功拓寬了銷售渠道,不再擔心銷路問題。喬華激動地說:“以前,銷售農產品是我的心病,但現在,網絡直播賣菜讓我擺脫了這一困擾。”
為了更好地讓數字鄉村示范村起到一村引導一鄉,一鄉輻射一市的帶動性作用,幫扶團隊同凌源市委宣傳部、發改委、商務局、工信局、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局、水務局、花卉局、生態環境局、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相關負責同志圍繞數字鄉村建設開展了交流座談會。座談會上,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副書記任俊生介紹說:“歪脖杖子村通過智慧農業示范村建設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本地農民們對數字化智慧農業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農民樂意參與進來。”截至2022年底,歪脖杖子村新型職業農民人數達到150人。預計到今年年底,本村新型職業農民人數將突破200人,智慧農業生產基地覆蓋率將達到70%。幫扶團隊隨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延龍在座談會上為凌源市數字鄉村建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思路。張延龍指出,凌源市三家子鄉歪脖杖子村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普及“數字家庭農場”,通過數字化管理的跨地域性立足本村,推廣其他村,打造品牌產生溢價,提高更多農民的收入。凌源市副市長任浩表示,未來凌源市將以25萬畝設施農業數字化發展為撬動,建成農業大數據中心,進一步打造數字化示范園區,真正做到“數字利民、數字富民、數字惠民”。
圖為數字化育苗種植棚內智能水肥一體機 記者梁天天/攝
在這個連接東北與華北的要沖,凌源城正如凌源牛河梁站一樣,奔騰向前,進入新的時空和發展格局。數字鄉村建設為凌源創造了新活力,連接了農村和現代科技,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凌源市正成為數字農村建設的典范,也是東北向京津冀開放的“西門戶”。這個城市在快速發展中,彰顯著數字化發展的巨大潛力。在數字農村建設的引領下,凌源不斷走向新的格局,為整個地區注入新活力,實現鄉村振興的藍圖愈發清晰。從土地到云端,“北國凌源”未來可期。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