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創始人戴震:中國交通領域將率先實現能源轉型

2023年11月10日13:52    
分享

11月9日,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論壇召開。能鏈創始人、CEO,能鏈智電董事長戴震在論壇提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地理黃金分割線,區域內滲透率接近50%,交通領域將率先實現能源轉型;數字化和綠色化成為能源發展新引擎,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貢獻率可達10%。

戴震表示,中國能耗占全球的26%,其中交通能耗占比20%以上,而化石能源又在中國交通能耗中占比超過90%;三者相乘,中國交通化石能源能耗,占全球總能耗近5%。因此,交通領域的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且目前進展超出預期。

戴震提出,胡煥庸線和秦嶺淮河線這兩條氣候地理分界線,是全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地理“黃金分割線”,其兩線交界的東南區域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區域”。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680萬輛,今年預計或達900萬輛,目前新車滲透率已超30%;而在胡煥庸線以東、秦嶺淮河線以南區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接近50%。

據此,戴震預測,中國交通領域將率先實現能源轉型,其中,“黃金區域”又將成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交通能源轉型的“高地”。

戴震認為,從產業視角來看,交通能源的全面轉型,需要有三個方面的支撐。第一是在能源供給及存儲方式方面的轉變,主要反映在電池方面;第二是載具的轉變,也就是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的“油電切換”;第三是交通能源消費場景的轉變,資產總價值高達10萬億的全國加油站,將逐步轉變為充電站

在電池方面,中國產能可供全球使用,且五年內無需增容;在載具也即新能源汽車整車方面,中國每年產能近3000萬輛,占全球70%,已經處于產能過剩階段。但是,目前中國能源消費場景存在嚴重供需錯配,尤其是在城市充電服務場景,表現為整體供給過剩,優質供給不足。這就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來完成對于車機及能源消費的數字化匹配和精準導流,前提是充電場站要完成本地化“源網荷儲”的微網配置,才能保證交通能源網絡的穩定性和效率。

從實踐經驗來看,能鏈通過旗下團油覆蓋中國數萬座加油站,通過能鏈智電鏈接全國近90%的充電樁運營商,集團合作全國80%的汽車主機廠,服務上億車主,實現累計碳減排近400萬噸。戴震認為,能鏈實踐表明了能源數字化、綠色化的巨大潛力,及其作為能源發展新引擎的巨大動能。

戴震還表示,交通能源的“數綠雙化”,從長期來看是對全球的能源轉型有10%貢獻率的大品類,擁有大量機遇和極高的市場容量;而且當前正處于市場早期,至少還有20年的產業發展周期。目前,中國能源數字化領域有不少公司,能鏈希望市場涌現更多玩家,通過互聯互通和開放合作,共同服務數億車主,助力中國交通領域率先實現能源轉型。

來源:北青網



(責編:蔡夢達、蔡雨荷)